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62篇
  免费   2309篇
  国内免费   3075篇
林业   3057篇
农学   2275篇
基础科学   6170篇
  5458篇
综合类   18241篇
农作物   852篇
水产渔业   875篇
畜牧兽医   1885篇
园艺   474篇
植物保护   1559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613篇
  2022年   935篇
  2021年   979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1130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1106篇
  2016年   1527篇
  2015年   1368篇
  2014年   2026篇
  2013年   1796篇
  2012年   3072篇
  2011年   2853篇
  2010年   2193篇
  2009年   2292篇
  2008年   2162篇
  2007年   2760篇
  2006年   2326篇
  2005年   1963篇
  2004年   1467篇
  2003年   1240篇
  2002年   881篇
  2001年   698篇
  2000年   557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流动较为微弱,但从长期来看,存在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形成的科技网络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面临怎样的科技情报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维护中国科技情报安全,应用智库DIIS理论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中2013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论文合作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管理机制设计"七元组"理论开展科技情报安全机制设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技情报的暴露程度较高,科技应用的不可控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科技情报资源流失的风险同时存在,并与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相叠加。切实掌握核心技术,维护知识产权,加强政府、社会对科技交流的监管,防止科技情报被非法利用,是保障科技情报安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预算执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因此,编制实施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项目获批的金额、后期实施和项目验收。文章阐述了修购专项实施方案、基建项目初步设计和修购专项申报书的区别,结合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实践,简单分析了实施方案编制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国家级平台是依托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试点工作而设计开发,平台的搭建采用B/S架构实现多级用户、跨平台登录,采用XML及JSON等数据传输格式实现国家级、省级、台站级用户信息交互,实现农业气象观测XML数据传输状态的监控、台站端设备状态的评估以及数据内容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方便对温室环境的监控和控制,使用Netty网络框架设计了一个农业物联网服务器系统,能够简化物联网服务器端的开发,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总体设计,以期为实现大棚农作物生长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该流域及流经国家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2010,2015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流域景观生态安全,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城市、道路、河流、高程、坡度、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的驱动作用。[结果] ①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的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其中,北部和中西部景观生态安全较差,东部、南部和东南部较好,但也有恶化趋势;②各景观类型中,景观生态安全度从大到小为:水域 > 林地 > 草地 > 耕地 > 建设用地 > 裸地。其中,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存在波动,耕地和水域的景观生态安全度一直上升,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持续下降;③距城市距离、距道路距离、气温和降水等社会和气象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强,距河流距离也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解释作用,而高程和坡度等地形因素并非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 应尽量降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负荷,积极发挥气象因素对生态安全的正向效应,促进澜沧江下游流域的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长三角沿江城市群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能值理论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分析长三角沿江城市群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结果] 2017年长三角沿江城市群中29%的城市资源过度开发,外部依赖性强;53%的城市环境负载率低,29.4%的城市环境负载率高;11.7%的城市废弃物循环再生能力低;47%的城市能值交换率低,经济竞争力强;35%的城市能值货币率高,经济产出效率低。上海、苏州单位面积能值密度高,23.5%的城市较低;29.4%的城市人均能值福利低;17.6%的城市人口负载率高;41.2%的沿江城市呈可持续发展态势,58.8%的城市呈过度发展态势。[结论] 2017年沿江城市群自给能力、环境压力、生态质量呈现上游城市强、小、优向中游基本协调,下游弱、高、差的渐变态势。上海、苏南城市经济竞争力强,但产出效率低;苏中、皖中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城市竞争力弱;皖南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且呈沿江单边孤立发展态势。上海、苏南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形成人才、资源强吸引同时存在用地短缺问题;苏中城市较均衡并形成弱吸引;除合肥市、铜陵市外,皖中、皖南其他城市发展滞后,缺乏有效吸引。沿江城市群整体可持续发展态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8.
黄河未来输沙量态势及其适用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黄河输沙预测的新思路,预估黄河未来输沙态势与输沙量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采用单累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及频率分析方法,分析1950—2019年黄河主要来沙区间的实测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态势。[结果] 1950—2019年黄河输沙量呈现阶梯式减少。1950—2019年黄河中游各站累积实测输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左半抛物线”表征。黄河输沙量自1997年以来已进入相对稳定态势,目前已达企稳状态;黄河潼关站未来年输沙量在90%频率下为1.00×108 t左右,在10%频率下为5.00×108 t左右,未来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0×108 t。[结论] 为了维持黄河输沙量低稳状态,提升水土保持措施质量与标准,补齐“后水土保持”短板,构建完善的水沙关系调控体系,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9.
1969-2018年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69—2018年黄河干流8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近50 a黄河干流实测径流和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近15 a各分区耗水数据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径流的影响。[结果] ①1969—2018年黄河上中下游实测径流整体呈降低趋势,兰州、花园口、利津3个代表站多年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5.10×107,3.55×108,4.13×108 m3/a。②近50 a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趋势突变主要集中在1986和1990两个年份,结合前人研究和重要水事分析,1986年突变可能与1984年以来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1986年龙羊峡水库修建有关;而造成1990年径流突变的原因可能是80—90年代黄河流域用水量激增和流域下垫面改变。③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值从上游至下游水文站断面逐渐增大,这主要与近15 a平均耗水量也沿程增大相一致;另外多年平均实测径流在利津站仅占天然径流的42%。耗水量最大的两个分区为花园口以下和兰州—头道拐段,分别达到了1.06×1010和1.04×1010 m3。[结论] 人类活动中的各项耗水(尤其是农田灌溉)是造成兰州站以下地区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差值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的发展,合理分配各项耗水量。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建立茶用菊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方法,了解茶用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抗性的差异,筛选抗性种质用于抗病育种,本研究以茶用菊为试验材料,通过枯萎病病原菌分离、形态学和真菌18S rDNA/ITS鉴定和致病力研究,开展茶用菊资源苗期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并筛选优异抗病种质。结果表明,从发病的福白菊植株上分离到M15和M16 2株枯萎病病原菌菌株,经鉴定,这2株菌株均属于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检测发现M15为强致病力菌株。通过枯萎病抗性鉴定,筛选到七月白1份高抗品种,杭白菊、苏菊7号等9份抗病品种,滁菊、亳菊等17份中抗品种,福白菊、苏菊6号等3份感病品种以及皇菊1份高感品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茶用菊品种抗枯萎病的鉴定方法,为茶用菊抗枯萎病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